人这一生,过得实在是够苦。
可如果一味地埋怨,忿怒,最终也给不到自己想要的不是?
所以,一个活得真正成熟的人,其实心境是包容的、是豁达的。
至少面对生活当中的酸甜苦辣,都会带着一种淡然的心态去品尝、去体验、去回味。
这样,在学会面对自己、了解自己之后,才能与生活融洽地相处下来。
人呐,活着最舒服的事情之一就是悦纳自己,纳悦他人。
悦纳,收纳一切,放过自己。
佛家有个词,叫悦纳,认识自己,认可生活,也懂得悦纳多元的生活方式。
悦纳,悦心悦己,容己容人,是一个人应有的态度和心境。
一个真正活得洒脱且自信的人,心态平和的人,往往会拥有更有弹性的自我包容和接纳的能力。
人生在世,总有一些无常的事发生,如果总是对过去的耿耿于怀,对未来的满怀焦虑,自然也就无法轻巧地接纳当下的自己。
如此,当一个人对什么都抱着悲观失望的打算,对什么都不敢相信,又怎能走向美好的明天?
俗话说:悲观者往往正确,而乐观者往往成功。
凡事有因必有果,如果为了一时的保全和避免犯错误就选择原地打转的话,不如勇敢一点地接受新事物,接受可能性更多的未来,真正去创造更值得拥有的明天。
莫言说:
真正的强大不是忘记,而是接受。
强大之人,从来就不怕还有什么不能失去的。这样的话看起来显得自私无情,但说到底,生活从来只会向前走,生命一直都是如此进化的。
季羡林先生说:
不完满才是人生。
人活一生,可不能有着太过强烈的得失心,成败欲。
因为很有可能,终其一生的努力和坚持,到头来只会化作一瞬间的付诸东流。
接受人生的不完美,接纳生活的不完整,我们才能更随性地接纳自己、接纳别人、接纳当下。
然后,潇洒自在地接纳一切,包容一切。
作家田维在《花田半亩》中写道:
遗憾是常常的,孤独是常常的,生来是品尝苦味,生来便是看尽无常变幻。
人生若无遗憾,岂不是很无趣?每个人都在跌跌撞撞的岁月里从稚嫩走向成熟。
也正是因为稚嫩时所犯下的错误,所酿造的遗憾,学会放过自己,包容自己,接纳自己,才有可能将我们的一生真实而生动地串起来。
也正是体验了世间百态,感受到了人间冷暖,什么都被你体验一回几回了,生命才显得波澜壮阔,精彩非凡。
正如罗素所言:
只有玫瑰和茉莉一同开放,这个世界才会有参差多态的美。
所以,不管面临什么,都不要极力抵抗,更不要有一种侥幸的心理。
海蓝博士说:
爱上不完美的自己,改变能够改变的,接纳不能改变的。
俗话说,百病由心生,百病从心治。
人越是担忧得多,胡思乱想得多,越是容易无法接纳自己,更无法接纳那个真实的自己,也就越容易陷入内耗、自我折磨的困境里,最终也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痛苦。
人痛苦久了,无法寻找出口的话,病便滋生了。
作家周国平说:
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,最后都要回归平凡,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。
伟大、精彩、成功都不算什么,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,人生才是圆满。
与其活得辛苦、痛苦、疾苦,不如试着悦纳自己、悦纳一切,放开手脚去爱去恨,从容随性地度过一生。
纳悦,客观评价,欣赏美好。
网上有个问题:有哪些极简的人生建议?
一个高赞回答说:
人生有两件事尽量少干:一是用自己的嘴干扰别人的生活,二是用别人的脑子思考自己的人生。
人活着,意义不是自讨苦吃,也不是存心找茬,而是尽可能地活在一种和谐的、真实而善意的环境里。
显然,一个真实而善良的人,就算一开始会过得比较吃亏吃苦,甚至也一直都有一些小人来算计打压自己。
但是,从长远来看,有福之人,必是大气之人。
于是,生活里做到纳悦自己,纳悦别人,真实真诚地做自己,客观而善良地对待别人,怡神养心,自然可以收获更多的幸福体验。
林清玄先生的《人生最美是清欢》里写着:
以清净心看世界,以欢喜心过生活,以平常心生情味,以柔软心除挂碍。
一个人,心境开阔了,自然对待人世间里的一切浮浮沉沉,都懒得去评价,也不屑去勾心斗角,你争我斗了。
取而代之的是,用乐观的、愉悦的、包容的心态对世界,在平淡无奇的日子浇灌花朵,徜徉阳光。
到最后,不是被世俗所框住了人性,而是让心灵自由呼吸和飞翔。
就如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的一句话:
心若是牢笼,处处为牢笼,自由不在外面,而在于内心。
虽然,成年人的世界,没有容易二字。
但是,生活从来如此,生命一直这样。
试着纳悦一切,包容一切,接受一切,而且是豁达乐观地接纳一切。
如此,活着平和,过得平静,睡得踏实。
生命,在于体验。
人生,生活,重在体验。
人呐,总会走向虚无,一切都会回归寂然。
重要的是,在活着的时候,我们究竟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过活。
《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》里有句话说:
人最强大的时候,不是坚持的时候,而是放下的时候。
没有谁的一生一直顺遂,而生活也不会一直眷顾着谁。
放下变质的感情,才能拥有新的未来;
丢下过往的枷锁,才能开始享受当下;
放弃内心的纠缠,才能重新纳悦自我。
人这一生,试着悦纳自己,纳悦别人,欢欢喜喜,平平淡淡,如此也满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