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看到过一位作家写了这样一段话:
我见过很多得意时富有涵养的人,他们举止有道,做足面子,也十分体面。
但一旦失意时,你会发现他突然变了一个人,失魂落魄,焦头烂额,人不像人,鬼不像鬼。
人生在世,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很多人的一生时常被环境影响,而不是让心境来决定。
学会看清自己,看清别人,生活才能走向快乐。
学会看待得失,看开成败,人生才能过得幸福。
复旦大学女教授陈果说:
如果你在自己最失意的时候,最潦倒的时候,最无人能理解的时候,你还能保持一份豁达,一份涵养,一份风度,那才是真正见你修养的真功夫。
人生在世,得要活出一个心境来。
看清自己,善待生活。
电影《一代宗师》中说:
人这一生,见自己,见天地,见众生。
一个人,只有认清了自己,见到了自己,才能够感受本我和真我,找到方向。
一个人,也只有见了天地,才会体会到宇宙的伟大与自身的渺小,所以会走向谦卑。
一个人,也只有见识了众生,才能明白众生相比宇宙还要大,所以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去对待一切。
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,一定是一个清醒、理性、宽容、谦卑、豁达的人。
主持人白岩松曾说:
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,就能变成名狗。但要知道,没了央视的舞台,很可能不用多久,它就会变回土狗。
看似一段玩笑话,实则也能够从中看到一点道理,至少告诉我们一个人若是没能认清自己,那么一旦离开平台,估计自己啥也不是。
所以,一个真正活得清醒而谦卑的人,从来就不会将自己太当一回事,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。
诗人歌德曾说:
无论你出身高贵或者低贱,都无关宏旨,但你必须有做人之道。
认清自己的处境,守好自己的底线,既是对他人负责,也是对自己负责。
如此,才能活得客观而真实。
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,声名大振,可偏偏在这个时候,他却说了这一句话:要赶快忘记这个奖项,否则将会在沾沾自喜中迷失自己。
于是,声名大噪之后,莫言却偏偏回归沉寂,不趁势收割流量。
八年之后,莫言带着新作《晚熟的人》接受采访时,又说了一段让人意味深长的话:
一个人最为清醒的自觉,是知道自己的位置,如同知道自己的脸面一样。
显然,只有认清自己,才能活得通透,也才能做到高处不迷失,低谷不自卑,善待自己,善待生活,始终摆得正自己的位置。
看清别人,才能快乐。
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过得郁郁不乐的模样,就在于这些人极为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和他人的影响。
其实,一个人最为愚蠢的活法就是:活在别人的世界里。
你也有自己的世界,干嘛非要挤到别人的世界里,尽讨一些不开心呢?
《说岳全传》里有句话说:虎豹不堪骑,人心隔肚皮。
深以为然,人性复杂,你越是钻研人心,挑战人性,则越容易失望、痛苦、绝望。
世有百态,人有千面,你要相信,你连自己都未必搞得清楚,又怎能做到完完全全地了解别人呢。
《所闻录》记载,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,有位老儒曾写下一篇《不动心说》,目的很明显,就是向他拍马屁,想套近乎。
文中写到他自己时,也难免自夸自卖一番,说自己如何品行出众,对世间一切诱惑从不动心。
此文恰好被曾国藩的幕僚李眉生看到,嗤之以鼻,甚觉此人太过虚伪,于是不由自主地提笔在旁边写道:
是呀,人世间的一切诱惑你都不动心,就是偏偏想见上一见中堂大人。
曾国藩看到了李眉生的回复,从容地说道:
我深知此人言行不一,可你却耐不住性子,现在将他揭穿,很有可能只会给自己积怨,甚至惹来祸端啊。
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人性,我们看穿了就好,没必要揭穿,人心,我们看透了就好,没必要剧透。
这样,我们才能回归内心,活出真我,找到快乐。
学会看淡,人生才能幸福。
作家萧伯纳曾说:
人生有两大痛苦,一是得不到,二是已失去。
人生不如意之事,十有八九,唯有学会慢慢地放下,慢慢地看淡,我们才能幸福。
人生总是这样,有许多事,不是你拼命去追求,不顾一切去拥有,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的。
总有一些事情,是你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,也是可遇不可求的。
不如及时地学会看淡,将思想里多余的包袱抛开,将多余的欲望丢掉。
作家贾平凹也说:
人的一生苦也罢,乐也罢;得也罢,失也罢。
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。
所以,看淡一点,看开一些,看透一切,才能重拾轻松惬意的心态,然后慢慢地享受着快乐和幸福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