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一人白头,择一城终老。
人生最大的喜事,除了金榜题名,就是洞房花烛。
恋爱时,看对方什么都好,不觉得有瑕疵。随着婚姻的到来,就会发现,身边的伴侣,也许不是自己想要的,只是碍于生活的压力,或者情感的责任,不得不持续下去。
也有人把婚姻比喻成人生的第二次转运。事实也说明,很多人经历了婚姻之后,就成熟睿智了,在双方父母的帮助下,立志成才。
但总有一些人,一辈子都不成熟。哪怕头上冒出了白发,依旧说着幼稚的话,想着天真的事,让生活苦不堪言。
夫妻就像两架马车,需要并驾齐驱。如果一个使劲奔跑,一个磨磨唧唧,走在前面的人,注定要气喘吁吁。
因而说,人到中年时,遇到不成熟的伴侣,是人生最大的灾难。
01
明朝作家冯梦龙写过这样一个故事。
福建延乎府将乐县有一个叫黄六焕的女子,在哥哥的安排下,受了地方官员之子马任的聘礼。
马任年纪轻轻,就做了秀才,可谓是红极一时。
老话说,物极必反。马任的父亲因为种种原因被罢官,还不得不拿出所有的钱财来保住身家性命。
一夜之间,钱财地位都没有了。父亲郁郁而终,马任手足无措。
黄六焕和家人商议,要帮助马任一把。但是家人不同意,还要退婚。毕竟,此一时,彼一时。
马任过惯了富家公子的生活,对当下的困境,不知道如何化解,也找不到出路了。不得已,只能外出寻找机遇,活得像乞丐一样。他到了京城之后,靠卖字画为生。
黄六焕想方设法托人送银子给马任,并且鼓励他一定要考取功名。
收到了未婚妻的信,马任羞愧地说:向困贫困,学业久荒。
幸运的是,马任在三十二岁时,一举成名。黄六焕也如愿和他成亲。在当年,黄六焕也算是大龄剩女了,要是再熬下去,后半生就毁掉了。
诗曰:秋菊春桃时各有,何须海底去捞针。
遇到不成熟的人,未来会怎样,就像大海捞针一样。能够过上好日子,就是概率非常低的事情。
总有人,比黄六焕更糟糕,遇到了一辈子都不成熟的人。到了中年,还做出任性妄为的事情,对于婚姻和家庭,丝毫都不能承担起责任。
正如朱德庸说的:人们不甘寂寞,所以他们结婚,之后他们便甘于寂寞了。
结婚前是一个人的寂寞,结婚后,要承担两倍的寂寞。无法沟通,无法展开事业,无法集中家庭的力量,也无法离婚,想一想就难受了。
02
恋爱呈现出人最美的一面,婚姻流露出最糟的一面。如果你有了这样的感悟,那么就要深刻分析自己的婚姻,看看你是否找了不成熟的伴侣。
具体来说,不成熟的伴侣,有以下几种类型。
其一,开口反驳型。
不管你说什么,在伴侣看来,都是错的。你要是说对了,伴侣会给你挑毛病,让你不得不承认自己错了。
比方说,你要送孩子去某个幼儿园,爱人马上就反驳,认为那个幼儿园太普通了。当爱人选择了幼儿园,你表示赞同。爱人开启另一种反驳mdash;mdash;现在还不是最好的。
习惯了反驳的人,是没有办法好好沟通的。你不得不沉默,压抑内心的各种痛苦,倾诉的机会,就别去找了。
其二,生活无序型。
家庭杂乱,这是很忌讳的。因为我们工作了一整天,希望有好的环境,可以好好休息。如果回到家,看到乱糟糟的沙发,落脚的地方都没有,对生活就没有什么希望了。
其三,内外不分型。
亦舒说过: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,人人都有他的难处。不成熟的人,恰好相反,眼里只有自己的难处,别人都是在为难自己。
每天都被伴侣责怪,你觉得家人不如外人。更可悲的是,爱人会把家丑抖露出去,宁愿相信外人的嘴,也不相信家人的心。
其四,遇事暴躁型。
事情还没有搞清楚,就开始生气、发飙。如果你解释几句,指不定就要被对方动手了。
情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,但是有人把情绪当成传家宝。
一件事已经很坏了,但是爱人却在火上浇油。你难免会绝望。
当然,暴躁之后,也找不到好的处理方式,持续性毫无主见。
其五,随时崩溃型。
随时都可能陷入绝望,这是一股强大的负能量。人生一定会起起伏伏,如果身边的人遇到了低谷,就持续往下走,你难免会被带偏。
每天都接受一个信号:这辈子就这样了,就该倒霉。你应该也会崩溃,毕竟这是近墨者黑啊。
03
遇到不成熟的伴侣,该何去何从呢?
作家孤雅冰柔说了这样一句话:这个世界什么都有,遇得越多,成熟得越快。
当你发现身边的人很幼稚,一直折磨自己的时候,第一个念头,不是离婚,也不是吵架,而是冷静下来,把最难的一面,告诉对方。
要敢于让对方经历一些波折,而不是自己一味地承受,或者忍受。
尝试让伴侣单独处理麻烦的事情,让其经历必要的打击;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,双方有独立的空间,减少负面情绪的感染;做事后诸葛亮,分析人生的成败,总结经验教训;遇事冷一点,不必对吵,让对方能反思自己;一起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。
婚姻的真相就是:花前半生找入口,花后半生找出口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2023-12-09
2024-11-05
2024-12-04
2024-11-08
2024-11-23
2024-11-12
2024-11-19
2024-11-18
陶渊明一首很有趣的诗,写了四个不同的季节,最后一句还充满哲理
2024-11-23
2024-01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