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里有很多写景的句子,读者也经常会吟诵一些经典的绘景名句。行走在天地之间、徜徉于山水之中,只要细心观察,可谓处处美景。有时清风明月伴随左右,有时奇峰怪石扑面而来。而诗人写景抒情,或为渲染气氛、或为生发情思、或为寄托志向。李白善于写景,还在其中融入想象;杜甫精于绘物,更于诗行中渗透真情。北宋也有一位诗人,不仅提倡古文运动,而且也非常善于在诗歌中写景抒情。下面介绍欧阳修的一首佳作,开篇就境界苍凉,最后两句更饱含哲理。
黄溪夜泊北宋:欧阳修楚人自古登临恨,暂到愁肠已九回。万树苍烟三峡暗,满川明月一猿哀。殊乡况复惊残岁,慰客偏宜把酒杯。行见江山且吟咏,不因迁谪岂能来。
宋仁宗时,范仲淹等人为了革除旧弊、振兴经济,发起了革新运动。后来很多王公大臣出面反对,导致范仲淹被贬。而欧阳修也以此受到牵连,而被发配到湖北夷陵。诗人一路跋涉、旅途疲惫,心情也非常郁闷。途中曾夜泊于黄溪,诗人借景抒情,却创作了一首传世名作。
夷陵地势险要,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。早在战国时代,这里就曾烽火不断,三国时刘备也曾兵败于此。欧阳修熟读史书、学识渊博,当然非常了解那些沧桑过往,于是抚今追昔,怅惘不已。开篇就显得境界苍凉,诗人首先回忆战国时代的历史,楚国曾拥有夷陵之地,可是秦国大将白起却火烧夷陵,从此让无数楚人流离失所。楚国的后人每当登临此地,都会倍感凄凉。如今诗人偶尔经过这里,想起京城的那些烦心事,也觉得忧愁难忍。
接下来诗人就具体描绘了夷陵的风貌,从远处眺望,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林,还有终日不散的烟云,一直笼罩着三峡,显得阴暗沉闷。此时夜幕早已降临,一轮玉盘高悬于江面,两岸还不时传来令人心悲的猿啼。作者远近高低、虚实结合地描绘了夷陵的风景,群山茂林、幽暗峡谷,朦胧月光、猿猴悲啼,给人一种苍茫、凄清甚至无限的孤寂感。而猿啼只是诗人的一种想象,不一定是亲耳聆听,却有助于加重这种悲凉的氛围。
前半首诗先情后景,又以景逆情,却为后文打下了很好的铺垫。颈联则转而抒发议论,临近年关、又是羁旅疲惫,诗人只能强颜作欢、借酒浇愁,希望得到一点暂时的宽慰。况复、偏宜,不仅对仗巧妙,而且显得情感跌宕起伏。诗人思前想后,各种愁怨再也无法在心中滞留,一时间尽情喷涌而出,反倒觉得胸中舒畅了很多。
不过欧阳修绝对不是平庸之辈,他十几岁时就参加进士考试,虽然两次失败,但最后却差点成为状元。只是因为当时的主考官希望他收敛锋芒、认真做学问,才判他二甲第一。如今他虽然陷入低谷,却依然非常旷达。诗人一改小儿女的悲悲切切,却诙谐地说,若不是贬谪到此,岂能有机会欣赏到如此壮美的河山。
纵览欧阳修的这首七律,气象邈远、情感深邃。作者吊古凭今,抒写心中的烦闷,最后却由低沉转而变得高亢,让读者也感怀不已。细细品味,最后两句更是充满哲理。生活中很多事情无法预料,人生也是跌宕起伏、充满曲折。正可谓,山重水复、柳暗花明。也如老子所言,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有时候得失只在一瞬间,祸福也是一念之差。只要心胸开阔,总会化险为夷、变危为机,也才能在一片荒芜和苍茫之中,惊喜地欣赏到更美的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