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语有言“最是无情帝王家”,一个皇位可以掀起多少的血雨腥风,康熙晚年的“九子夺嫡”,使得兄弟相残,反目成仇,到了雍正时期,他的儿子之间的斗争也十分激烈。
雍正有六个儿子,其中只有三阿哥弘时、四阿哥弘历、五阿哥弘昼和六阿哥弘瞻长大成人,雍正参与过争夺皇位的斗争,深知其中的危害,他虽然吸取了争夺皇位的惨痛教训,还设立了秘密立储制度,但依旧避免不了皇子们对皇位的渴望。
三阿哥弘时年少放纵,行事不谨慎,兄弟中他最年长,但对皇位却情有独钟,因为是庶子,不被雍正看好,他依旧我行我素,不达目的不罢休,最终被雍正削除宗籍,二十四岁便抑郁而终,也有说是雍正秘密处死的。
四阿哥弘历为雍正的皇后所生,他为人稳重踏实,勤奋好学,深得雍正的器重,五阿哥弘昼为雍正的皇贵妃所生,从小饱读诗书,但行为怪癖夸张,据说他喜欢帮别人办丧事,甚至还为自己办了一场丧事。
弘昼亲眼目睹了兄弟之间的争斗,以至于他后来无意去争夺皇位,只想安度此生,可是不去竞争并不代表自己可以独善其身,三阿哥和四阿哥分庭抗礼,如若不选边站则会被认为是韬光养晦静待时机。
真是做人难啊,做皇子更难,随时都暗藏杀机,但弘昼聪明,他选择做一个荒唐糊涂的人,不参与任何斗争,潇洒恣意一生,他可刻意装疯卖傻,肆意妄为,荒唐度日,让自己彻底与皇位无缘。
弘历继位后,对弘昼关爱有加,把雍正府邸所有的财物都赐给了他,让他能够衣食无忧,做个快活的王爷。
除了平时的胡闹,他还喜欢置办丧礼,吃祭品,他曾经说过,每个人都有一死,既然这样,那有什么可忌讳的,因此弘昼以这样的方式苟且偷生,直到去世,既保全了自己,也使得他的后人永享荣华富贵。
弘昼的疯癫荒唐的确打消了乾隆的猜忌,也使自己的后半生无忧无虑,不失为生存的一种方法,有些大智若愚,不过,弘昼的如此而为终究还是无情帝王家把他逼得如此的了。
其他网友观点说的是雍正的第5子弘昼,乾隆的弟弟,雍正的继承人,早在登基时就定了年幼的弘历,当时他哥弘时想比划两下,被雍正给收拾了,所以弘历继位为乾隆是十拿十稳的,而且有明显的实习期,所以有观点说弘昼疯癫是想大智若愚避开皇权之争,是不存在的,根本没他半点机会。
图为弘昼读书像。乾隆顺序继位后,对弘昼是非常好的,不但把雍王府的财物全赏给了弘昼,还让他参与朝政,相当信任,处处维护,于是弘昼很傲慢,变得我行我素,有次在朝堂上竟然当众打了军机大臣,一等公的讷亲,乾隆竟然不怪罪,弘昼更加目中无人。
有次弘昼主持科举考试,乾隆在堂上监试,到了中午弘昼让乾隆去吃饭,自己看着就行,乾隆不愿离去,弘昼竟然阴阳怪气的说,难道你不相信我,我会和这些考生串通一气,弘昼目无君臣,当场顶撞,让乾隆很不舒服,后来一次闲谈中,乾隆不温不火的道,如果那次要治罪,你就是一滩烂泥了。
弘昼的母亲纯懿皇贵妃,是位有福之人,活了96岁,是清朝最长寿的妃子,图为纯懿皇贵妃的明楼。后来的弘昼根本没求上进,一次给皇太后请安,弘昼竟然占了乾隆的位置,被罚俸三年,又一次乾隆让他去清点国库,弘昼敷衍了事,乾隆很生气交由宗人府处置,宗人府不敢定罪,乾隆处罚了宗人府,再将弘昼交都察院定罪,结果是革去爵位下狱,最后虽然被乾隆改为罚俸一年,但这次把弘昼给吓到了。
弘昼墓在1937年被军阀所盗挖,已找不到踪迹,现存有他儿子和勤亲王永璧的墓碑一座。可能是对自己身份的恐惧,也可能是对人生的自暴自弃,从此弘昼变得行为怪异,给外人一种疯疯癫癫的状态,《清史稿》和礼亲王昭梿《啸亭杂录》都记载“性喜丧仪”,弘昼喜欢办丧事,经常在王府里大摆丧事,奏哀乐,看着家里一群人哭死人,家里做了一堆冥器,饭菜做成祭品,乾隆35年,弘昼去世,活了60岁,是自然死亡,死后谥曰“恭”,爵位传子永璧。
其他网友观点这个“最聪明”的儿子自然是指弘昼了。弘昼的聪明不是别的就是明智地选择了一条保身的道路。事情好像是这么回事,但似乎又不全是。
客观地说弘昼就是生活在蜜罐子里,踩着祥云翻觔斗,每天都有飞一样的感觉。弘昼应该自小就清楚自己的身份,对皇位没有什么奢想。皇族中人都看得很清楚,康熙对弘历爱不释手,雍正对弘历保护有加,弘历就是将来大位的人选,这是谁都看得明白的事。弘昼不过是康熙众多皇孙中普通的一员,估计他打小就明白了这一点。
从情感上来说,弘历被宠爱,弘昼心里应该也没什么疙瘩。他与弘历年龄相差无几。乾隆后来说两人自小“优游书府“”相规以善,交相勉,相得无间”,说明两个人感情是天然的、深厚的。既然是弘历来当皇帝,对于弘昼来说,没什么好嫉妒,好担心的,自己做个王爷就好了。
另外一点,就是兄长弘时的遭遇,不能说不给了弘昼以警示。弘时不安分,有权利欲望,喜欢搅和到政治斗争中,这对正统皇权是个威胁,结局就比较凄惨。
雍正四年(1726年),弘时被过继给允禩。第二年,即雍正五年(1727年)又被削除宗籍,这一年八月初六日,弘时就抑郁而终,年仅二十四岁。弘时的死至今还被人怀疑是否是自然死亡。
弘时死时,弘昼到了懂事的年纪,已经十五岁了,这事不能不令弘昼有所触动。
从这个角度看,弘昼后来弄出很多荒唐事,就更像是一种十分聪明的保身行为。
当庭殴打朝廷重臣。昭槤的《啸亭杂录》载,有一次上朝,弘昼因事与军机大臣、获封一等公的讷亲有了小争执,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。
办活丧。弘昼喜欢置办丧礼《清史稿·卷二百二十·列传七》:(弘昼)好言丧礼,言:“人无百年不死者,奚讳为?”尝手订丧仪,坐庭际,使家人祭奠哀泣,岸然饮啖以为乐。作明器象鼎彝盘盂,置几榻侧。”一边看家人哭,一边喝酒吃祭品,把丧礼这么悲伤、严肃的事活活整成一出闹剧,怡然自得。
还顶撞皇帝。乾隆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殿监试八旗子弟,到了上午膳的时候,弘昼请乾隆帝退朝就食,乾隆帝没有准许。弘昼急促地说:“皇上难道以为臣给了这些士子钱财,请托他们办事吗?”
这话就没大没小了,属于大不敬的大罪。到了第二天,弘昼去告罪,乾隆说:“使昨答一语,汝齑粉矣!”待之如初。
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,这位和亲王或许真是大智若愚,疯疯癫癫地不露锋芒,以自污手段彻底打消皇帝对自己的怀疑,从而在残酷的皇权斗争中幸存。
假使弘昼真是有意使用了这种自污手段,这也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表现,只能说自污确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保身方法,历史上很多人都这么做过,像郭子仪故意装得喜欢追逐声色与富贵。弘昼只是模仿了那些古人而已。
不过弘昼的行为更像是如假包换的荒唐,是受到纵容、娇惯后的倚仗威势,傲慢任性和肆意妄为。有名的《金樽吟》:世事无常耽金樽,杯杯台郎醉红尘。人生难得一知己,推杯换盏话古今。都说这是弘昼在表明自己心迹,无意皇位,只求快活。这首诗写的确实一般,乾隆喜欢写诗,诗作水平不敢恭维,弘昼这诗还不如乾隆。反正从这首诗,是看不出弘昼比弘历要聪明。诗前面的说法是否确实,是个问题,但后面的“只求快活”应该是真的。
为什么这么说?
弘昼的荒唐行为都发生在乾隆时期。这个时候,乾隆根基很稳了,以他为核心的皇权网络已经牢牢形成,弘昼能对他构成什么威胁?
弘昼当庭打军机大臣讷亲,够权焰嚣张了吧?但乾隆什么态度?如果他认为这是一种威胁会立刻采取行动,但乾隆只是在哪里看戏,从头到尾啥话也不说,还别说有什么处罚了。为啥?他觉得就是闹剧,弘昼就是在耍脾气,有什么可担心的。
弘昼的行为就是被乾隆给惯出来的,而且是一惯,二惯,再三惯,一直惯到底。
乾隆帝一即位后,马上就把父皇的雍亲王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。这说明弘昼在他心中是有着非常特别的位置的。
弘昼打大臣,上面说了,乾隆一声不吭。一声不吭就是态度,是在放纵,意思是,我这个弟弟啊,大家不要惹他啊,他脾气不好。
弘昼当面顶撞乾隆。事后怎么说?“使昨答一语,汝齑粉矣”。话好像很吓人,但这是乾隆的敲打话,结合语境与常情推想,更像是玩笑话。重要的是清史稿后面这句,“待之如初”。顶撞了怎么样?乾隆有点小小的不高兴又怎么样?乾隆还是在放纵这个弟弟。
这样诸多的放纵,弘昼会是什么感觉?
像一般皇弟那样,担心被皇帝怀疑有二心,整天过得战战兢兢?弘昼的生活是这么个状态吗?他就是生活在蜜罐子里,踩着祥云翻觔斗,每天都有飞一样的感觉。不整点事出来,这日子就太没意思了。
看看弘昼这辈子都干过哪些事:
乾隆四年,弘昼奉命管理雍和宫(雍正潜邸)的事务。十二月,开始管理武英殿的事务。
乾隆五年,他又被授为镶黄旗满洲都统的职务。同年三月,办理勘定八旗佐领世职应袭则例的事务。
乾隆十一年,任职玉碟馆总裁。乾隆十五年(1750年)闰五月,管理奉宸苑事务。
乾隆十七年(1752年)四月,接管内务府奉宸苑事务。
乾隆十八年(1753年)正月,弘昼又提升为议政大臣。
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八月,管理正黄旗觉罗学事务。
二十多年就这么点事,而且好像还都是一些不怎么要紧的、闲的淡出鸟的事。具体事务自有手下干,他估计顶多就挂个名而已。
谁闲着都会手脚、脑袋发痒,如果发了痒,干出点蠢事,有没有后果,是个人都会去干蠢事。
弘昼干蠢事,乾隆不说,最严厉的一次惩罚是,"和亲王弘昼以仪节僭妄,罚俸三年"。在所有王之中,弘昼最富有,这点工资不发,他照样富得流油。这算什么惩罚?
清史稿说,弘昼“性复奢侈”,这应该不是乱说的。
为什么乾隆要这样这样娇惯弘昼?这里只能归因为一种兄弟的怜爱之情吧。弘时死了,乾隆就两弟弟了,而弘昼这个弟弟与他打小就在一起,感情是不一般的厚。
乾隆怎么说的:“朕弟和硕和亲王、秉性纯诚。持躬端恪。髫年共学。友爱实深。自备位亲藩。懋昭敬慎。方冀六旬同庆。棣萼言欢。”不管别人怎么看他这个弟弟,在乾隆严重那是又老实又忠厚又品行端正,他们两兄弟不仅打小交好,还要“六旬同庆”呢。
可惜,等不到这个“六旬同庆”了,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,弘昼逝世,享年59。谥号为恭,很不错的一个谥号。
关于弘昼的子女,凡是没有夭折的,活得还是都不错的。永璧,被封和硕和勤亲王;永瑸是散秩大臣、镇国将军;永瑍是头等侍卫、镇国将军;永琨是将军,不入八分辅国公。
女儿和硕和婉公主,乾隆初抚养宫中,交由顺懿密妃抚养,封和硕和婉公主。乾隆十五年嫁巴林博尔济吉特氏德勒克。
到了第三代的绵循,他是永璧的次子,仍袭王爵,按照清朝的降封的制度,只能由亲王降为郡王。
第四代是奕亨,降为贝勒,名号封辅国将军,基本上不入八分了。
第五代即载崇,这个时候清朝应经到了道光的时代了。载崇是侧室所生,其中牵涉到许多,从这里开始分府,封爵又开始递降,降至一等辅国将军,已经算不入八分的行列了,离国家政治越来越远。
第六代有三人,次子名溥良,为光绪六年庚辰科进士,受封奉国将军。
第七代共有五人。老大叫毓隆为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进士。
第八代毓隆生子恒同,恒同是独生子。
第九代恒同的儿子叫启功,故宫博物院顾问、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、曾被称为“诗、书、画”三绝。
荔枝是什么时候丰收的水果 荔枝是几月份成熟 荔枝是什么时间成熟的呢
2023-12-16
2024-05-10
2023-12-12
2023-11-30
2024-01-16
2023-11-28
2023-11-28
2024-01-11
充电宝怎么充电 新充电宝正确充电方法 新充电宝正确充电方法介绍
2024-02-18
2023-11-27